大盤雖然站上ma10,開始有點偏小樂觀,但大家還是不能掉以輕心,一旦跌破最近幾日的低點,就是開始一波新跌勢,往下尋求支撐。

未來幾天,要注意投信的季底作帳行情,之前有大漲過的股票,他們會賣掉,讓績效好看一點。所以不要接到法人的刀,而有賺的股,如果那天大跌,破線或是跌超過3.5%,可以先賣再觀望。
而四月初,由於台灣有連假,4.3開始休市兩天,加上川普在四月2日宣布對各國宣布課徵關稅,有很大的機率在這週很多主力還是會逢高調節,先抽回資金,這也是為什麼最近類股輪動快,沒有較大的持續性,因為主力到處點火,拉一下,資金就跑了,做很短。所以大盤雖然站上ma10,可能就在這裡區間整理,待長假過後,才會走出方向。
以上,是屬於機率性,大概率可能會發生的狀況。
大盤勢不好的時候,基本面再怎麼好,大都很難漲或是漲勢延續,因為主力一直賣,從市場抽回資金。

外資本月賣超5400億左右,連續賣超17天,在台股歷史上是很少見的,印象中只有2019中美貿易戰與2004阿扁受到槍擊之後,外資連續大賣。
每次外資大賣,後面必有重大因素,我在之前中美貿易戰吃過大虧,那陣子消息面每天層出不窮,現在川普2.0時代,還是縮小部位,或是甚至不做,但是持續觀望學習,這樣以後遇到類似狀況,知道如何應變。。
現在一直到大盤整理穩定,重新起漲,可能需要一段時間,這段時間要多久,沒有人知道。但是依照人性,很多散戶往往這段時間被套,或是融資被斷頭,不管套牢還是斷頭,就會撤出市場,等到大盤整理結束,重新漲起,失去最好的買入時機,等到新聞或是周邊的人都在談論股票賺錢,又心癢癢的買入,那時股價已經漲高,正好是主力出貨的時候,買了又被套,如此循環....
所以,如果想要在這個市場生存,最近可以逢高調節手中持股,甚至一張不留,等到大盤穩定,國際消息面也穩定,多頭條件符合時,再進場。在這種區間震盪,如果真的要做,那就縮小部位,買個一張就好,這樣壓力不會那麼大。要記得,賺錢不急在一時,當整個世界是混沌的時候,有種策略叫做”空手”。若大盤哪天跌破這幾天的低點,就開始一段新的跌幅,往下尋求支撐時,記得先賣,因為我們都不是神,就連主力都不知道這波要跌到什麼時候。保留現金在手中,等待下次的easy period。。
順勢交易。順勢做,心裡壓力比較不會那麼大,一旦被套,而且是超出自己能負擔的(有的人借錢,有的人挪用生活費,有的人開槓桿,融資或是個股期),心理壓力大了,容易什麼事都做不好,做錯誤的判斷。而手上資金不足,雖然看對,但因為主力喜歡製造波動,從中上下其手(不然他們賺什麼?),所以槓桿開太大,hold不住,也是容易虧損的。


而圖中有兩個黃箭頭,那是老手容易折損的地方,以為要反轉向上了,但其實只漲1-2週,又往下。直到2022年10月,才算止跌,開始打底。如果在高檔沒賣,在低檔要起漲時,常常會沒錢進場買,錯失大好機會。
歷史可以借鏡,尤其是股市,唯一不變的,就是歷史重演,這也是為什麼我說這段時間是最好的學習時刻,一來,降低持股或是空手,可以客觀地專心觀察。二,看過多 空循環後,以後當這些狀況又再發生,你會比較有底氣知道要如何做(要買還是要賣)。三,在這些不確定性高的時刻,甚至大跌時,心理壓力沒那麼大,較能接受各種狀況的”可能性”,也會比較客觀看待這個市場。
很開心這一個月來,有幾位朋友已經能自己選股,並且回饋每天分享的文章幫助很大,尤其是艾莉獅的經驗分享與看法。學習是長久的,非一日可蹴,而且是要持續性的,這樣還能培養盤感。
下週有空再跟大家聊聊如何觀察一隻股票出現哪些狀況,代表有很大的機率要起漲~
內容僅為個人經驗與看法分享,非任何買賣或分析建議,盈虧自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