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週做得很順,南亞科兩根漲停,週漲32.9%,萬海一根漲停,週漲28%,還有美股漲幅16%。通常在短時間大賺之後,要小心回檔,加上下週面臨520總統演說與521台指期結算,以及Computex,大盤在高檔,外資買現貨,空期指3.7萬口,但選擇權PCR(Put Call Ratio)達到120,顯示外資偏多看待,但會不會在下週利多出盡? 這點大家要謹慎看待。
技術面,短時間大賺超過20%,ma20的乖離率拉高,就要注意。 而台股已經連續漲四週, 屬於較少見,通常KD黃金交叉漲2-3週。
而我之前提過的(20250422發文),擔心美國被調降評等,果然,Moody’s rating今天下調了美國政府的信用評等,理由是龐大的財政赤字和不斷上升的利息成本。穆迪表示,失控的預算赤字將導致美國政府的舉債規模以更快的速度膨脹,進而在長期推高利率。穆迪在三月的報告中也指出,即使在分析師的最佳情境下,美國的財政弱點仍可能持續。
穆迪此舉等於加入惠譽 (Fitch)、標普全球(S&P Global) 的行列,對美國身為全球最高品質主權借貸國的地位提出質疑。在周五的聲明中說:「雖然我們仍認可美國強大的經濟和金融實力,但我們認為,這些已經無法完全彌補財政數字的下滑。」針對降評原因,穆迪表示,過去 10 多年來,由於財政赤字不斷,美國的聯邦債務大幅增加,此外,利率升高也讓美國的償債利息負擔加重。穆迪本次的降評決定意味著,美國已被三大信評機構全部降級。跟2023年八月一樣,有點不厚道,因為亞股逢週末休市。

記得我在2023年8月3日在小紅書提過惠譽降評美國信用評等,下一個交易日發生大跌(台股 美股都是),大家可以回顧2023年八月的大跌。而在上次2011 S&P 降評引發市場擔憂,NQ與S&P一週內跌了約8%,台股當時跌了13%,有半年時間量縮盤跌。對照2011與2023的反應,不一定馬上反應跌勢,但隔幾個交易日開始反應。


建議下週短線部分逢高獲利了結,待拉回再承接(針對有四線多頭排列的股票)。適度地拿些錢回來犒賞自己與家人。
在投資上,我用積極的態度求穩定。通常在一個多頭週期(一兩年以上 )結束後,會把獲利抽出來置辦房地產。例如 2020-2021,在黃金海岸買投資房出租,當時那裡的房價十年不漲,價格還算低,看中2021年中即將公佈2032年奧運主辦城市,當時只有布里斯本登記。而且疫情期間很多悉尼墨爾本人搬家到昆州,房屋空置率與租金都不錯。自2021年中起漲,如今漲了50%+。最近一波獲利,買了悉尼西南新機場附近的土地基金,2026年年底建成,那附近的地已經開始起漲了,我在2017-18年第一筆投入,持續關注那裡的發展,這兩年也越來越多有關於那個地區發展的新聞,這樣的基金期待在5-10年後,獲利7-10倍。(2003年前後,悉尼西北區的土地跟現在的西南區一樣,大都是農場 牧場,那時已經陸續開發,這三四年metro開通後,直通市中心,現在土地價值AUD$2500+/平方米,2018我投入西南區時,農地AUD$375一平方米,而目前西南農地AUD$800-1000一平方米,轉為住宅用地約AUD$2000一平方米,還在增長中,因為新機場是未來澳洲的經濟門戶,是國家首要發展的基礎建設,很多國際大公司,例如 UPS COSTCO都在那一帶買土地作為倉儲,而帶來非常多就業機會,會有越來越多年輕家庭移入,我是看中剛起漲的區塊)。
講這些,主要是想說,投資交易,時間週期越短,越投機,也越隨機,越不容易做。把短線賺來的錢適度地轉到較長時間週期的投資上,比較能留住錢,當你賺了錢,適度地做一些配置,不要一股腦留在股市/期貨中,還高槓桿,遇到股災,容易歸零。年紀越大,操作越求穩,要幫自己存養老費用。
在投資的道路上,一起努力!